浙江新闻 | 苏东坡文化公园亮相 西湖苏堤重现南宋三贤堂

 

       10月11日,秋雨空濛中,苏东坡文化公园在杭州西湖景区精彩亮相,苏堤上重现三贤堂。

       三贤堂,最早是南宋宝庆二年(1226)建造的。当时,为了纪念白居易、林和靖、苏轼三位西湖先贤,临安府尹袁韶在锁澜桥和望山桥之间立此堂,元初堂废。

       2021年,为了更充分挖掘展示西湖的宋韵,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根据史料考证,在杭州人熟悉的“曙林带暝”长廊处重建三贤堂。

 

 

      苏堤“变”了吗?不妨跟着记者一起去看一看。

      记者从苏堤南入口进入,发现重建的三贤堂与西湖湖水仅一步之遥,宋韵盎然。

     “我们据史料考证恢复三贤堂,调整了建筑结构,增设了诗词廊,增加了宋韵元素,比如堂前石碑的‘三贤堂’这3个字,就取自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。”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中心副书记王利军告诉记者,“苏堤春晓”御碑亭原来淹没在绿化丛中,市民游客很容易忽略这块重量级御碑,这次景区拓展了御碑前的休憩停留空间,并挖掘相关历史,对乾隆皇帝的苏堤题诗进行了说明,以便市民解读文化遗产,使人们在感官上、精神上与西湖产生共鸣。

 

   

       来到苏堤南入口,王利军介绍:“我们是按照‘修旧如旧’的标准来打造苏东坡文化公园,在人们不经意的细节里打磨宋韵。”

       他对这些“不经意的细节”如数家珍:脚下,原来的花岗岩铺装更换成了冰梅老石板铺装,更加古朴端庄;迁移了长势茂盛的植物,透出苏东坡纪念馆,提亮了视线,并开辟出蜿蜒园路与苏堤相联;在入口处新增花境,用淡蓝和粉红的色调,使南入口呈现出素雅恬淡的风格,符合苏东坡儒雅高洁的文人气质;售票窗口的卷闸门,换成了更具书卷气的木格子窗;甚至,连草坪围栏、座椅坐凳上都书写着这位大文豪的诗句,譬如“三更向阑月渐垂,欲落未落景特奇”等,寥寥数语,笔尽意在。

 

 

       除了对文化景观的挖掘展示,苏东坡文化公园提升项目还强化了绿化景观的改造,移走了部分乔木,让游客在苏堤散步时看到西湖及两侧的景观。同时,更新了桃柳、点缀了花卉,使得“西湖景致六吊桥,夹株杨柳夹株桃”的美景再现,进一步强化“苏堤春晓”特色。

       记者发现,苏东坡文化公园还推出了智慧服务。在苏堤南入口处,游客可以通过智慧屏进行导航导览并实时了解当前景区景点、查询天气、温度、公交等实时信息。

      秋雨没有阻挡人们亲近西湖的脚步,记者看到,苏堤上依然有三三两两结伴赏“雨湖”的游客。

      来自山东的游客郑舒梦三游西湖,走在苏堤上她感觉和前两年比有点不一样:“感觉视野更加通透了,在堤上就可以一眼看见湖面,心情特别开朗。”

       杭州市民应先生夫妇对新落成的苏东坡文化公园赞不绝口:“你看,栏杆上刻上了苏东坡的诗;口子上多了块数字化大屏幕,周边景点介绍一目了然;湖边多了文化味浓厚的芬兰木座椅,我们早锻炼结束,到这里坐着读读宋诗、看看西湖,多少遐意。”

 

 

     “苏堤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苏东坡文化公园这个项目是对苏堤的提升与保护,也让西湖十景之首‘苏堤春晓’的内涵更为丰富。”王利军说,苏东坡文化公园的建设以“保护世界文遗,传承西湖文化”为主旨,充分遵照申遗文本保护相关要求,充分解读“苏堤春晓”景点要素、审美主题和景址景观,让苏堤的游览“界面”更为舒适。

     “希望今天的人们可以像宋人那样,在苏堤上看湖、看远山、看桃红柳绿,这应该就是苏堤本应有的样子。”王利军说,通过变化的保护手段,来保护西湖山水人文景观的“不变”,“变”与“不变”的交融,在苏东坡文化公园中俯仰可拾。

       声明:文章来源于浙江新闻客户端

首页标题    新闻动态    浙江新闻 | 苏东坡文化公园亮相 西湖苏堤重现南宋三贤堂